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宁夏日报周刊 -> 宁夏故事
三山里的精灵⑰| 罗山:青海云杉在云端
2024-05-24 08:24:47   
2024-05-24 08:24:47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

青海云杉幼树。

高山林海。

  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上,罗山平地而起,山巅常被硕大云团所包裹,宛若戴上一顶变幻万千的帽子,是为“罗山戴帽”。罗山海拔2624.5米,在2450米以上的山巅周遭分布着广袤的青海云杉林,遥看常在云雾缭绕中,果然是名副其实——青海云杉在云端。

  近日,记者驱车直抵罗山的最高点——好汉峰,这里是青海云杉分布最集中的区域。站在好汉峰护林点的瞭望台上,记者看见干旱带上罕有的林海,其中的主要树种就是青海云杉,叠翠座座峰峦。在宁夏中部,这片四季常青的林海无疑是引人瞩目的生态奇迹。

  除了看得见的生态好景,青海云杉林的生态“内功”也十分了得——其树冠宽阔,根系发达,蓄水功能强,一片青海云杉林就是一座看不见的大型水库,保护区年涵养水源1138万立方米,使罗山成为宁夏中部水源涵养中心。

  罗山之上云雨多,就有青海云杉林兴云吐雾的莫大功劳。近年来,好汉峰年均降水量可达400多毫米,让这里成为宁夏中部干旱带上的“雨林”。

  在好汉峰护林员董川的带领下,记者踩着咯吱作响的碎石小径,蜿蜒翻越至后山阴坡,一头扎入尽为青海云杉的林海中,光线瞬间暗了下来,浑身清凉了不少。

  “成年青海云杉平均树高10米至12米,树冠直径4米至6米左右,长出了遮天蔽日的效果。用科学术语来讲,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叫作‘郁闭度’,这里可以达到0.8以上。”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刘超表示,眼下林中温度只有25℃左右,比林外足足低了3℃左右,遮凉效果显著。

  不时“祭出”学术名词的刘超是个30多岁的小伙子,本人就是林业科班出身,对于青海云杉的家底很清楚。前两天,他就带领两名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的在读博士生登上罗山,在多棵青海云杉上架设径向生长测量仪,开展这一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的科研项目。

  在一片山坡林地中,刘超停下脚步,他凑近目测一株尺把高的小松树有5岁大,“很简单,一重枝子就代表一岁。”一株成人高的松树,也被断定已有三四十年的树龄。都说“十年树木”,青海云杉要长成参天大树却要以百年计。

  在罗山,青海云杉最高长到15米左右,树再高容易被山巅劲风吹折,所谓“树大招风”。特别是在大雪过后,不堪积雪重负的青海云杉更是“弱不禁风”,常有“噼里啪啦”的松木断折声传来。

  “青海云杉扎根在高寒气候和贫薄土壤中,生长十分缓慢,成材不易呀。”董川说,该树成难败易,树中富含大量易燃松脂,一旦着火就会烧得不可收拾。

  “新中国成立以来,在一代代护林员的严防死守下,罗山林草资源得到休养生息。”董川说,他和另一名同事是揣着“睁着一只眼睛睡觉”的小心,白天倒班不说,连晚上都是前后半夜轮流值守。“现在条件好了,山上装有热成像、二次烟火识别摄像头,全天候自动监测火情,稍有火灾隐患就能第一时间感应到,并提醒值守人员及时甄别扑救,还真是‘洞若观火’。”

  抚今追昔。这位值守罗山38载的老护林员再生感慨:“20世纪90年代,罗山还没封禁,我就在好汉峰值守,那时常有牲口成群结队爬上山顶,连啃带踩,把来之不易的林草家底都快糟蹋光了。”

  30多年弹指一挥间。董川再度值守好汉峰,见证了高山之上的生态巨变。董川告诉记者,他巡山时要穿越郁郁葱葱的青海云杉林,那里是动植物的天堂:林地中遍布着一块块青色苔藓,雨后就会疯长成连片的“青草坪”,足有一寸厚,人行其上就像踩在厚实的地毯上;不时邂逅雕鸮、隼等猛禽,常常听到红尾鸫等小精灵的清脆叫声——这些都是受林海庇护的结果。

  5月11日,宁夏遭遇了一场严重沙尘暴,吴忠市红寺堡区是重灾区,但是辖区的罗山却成了天然“避风港”。其时,好汉峰上的董川俯瞰红寺堡城乡,已然是黄沙漫天,而山上天空依然清亮,山下山上两重天。

  “山上植被好得很,大小根系把土壤牢牢抓在地上,风再大也吹不起多少。”董川说,“好汉峰上的办公桌常常是一尘不染,几乎不需要擦拭。”(记者 杜晓星 杨志挺 实习生 马 磊 文/图)

青海云杉

  青海云杉属松科云杉属植物,为塔型常绿针叶乔木,耐旱,耐瘠薄,喜寒冷潮湿环境,多生于山地阴坡和半阴坡及潮湿谷地。在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,青海云杉绵延8000多亩,属于分布海拔最高的天然次生林。

精灵物语

  我是罗山上的“元老”,用人类学术语言来说就是“建群树种”。在地球上,我已繁衍生息4000多万年,是当之无愧的树木远祖。都说“寿比南山不老松”,我就是罗山生物群中的“老寿星”,族群中百年高龄者比比皆是,还个个枝繁叶茂,没有一点风烛残年的模样,还真是“不老松”。

  阅历丰富的我扎根罗山高峰,加上个头高挑,让我视野开阔,把山中物种兴替看得清清楚楚。眼见着罗山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,没了人类活动干扰,山中万物精灵竞自由,尽显野性之美,这座大山重新“返老还童”,焕发生机。


【编辑】:石卿
【责任编辑】:杨洲
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-2018 NXNEW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:750001 新闻热线:0951-5029811 传真:0951-5029812  合作洽谈:0951-6031787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908244号
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(署)网出证(宁)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
工信部ICP备案编号: 宁ICP备10000675号-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宁B2-20060004
法律顾问: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:13369511100,15109519190